计时工资

计时工资是根据职工的工作时间,按照工资标准、等级计算和支付的工资。所谓工资标准是指每个职工在单位时间内所得的工资额。根据按劳分配的原则,职工的等级不同、工种不同、职务不同,其工资标准也是不同的,而对于同工种、同级别的职工来说,计时工资反映的是他们在一定时间内付出的劳动量平均数,而不能完全反映 他们实际付出的劳动量,所以,还需要其他的报酬形式来补充。

是指按照劳动者的工作时间来计算工资的一种方式。计时工资可分为:周工资制、日工资制和小时工资制。计时工资制是按照职工的技术熟练程度、劳动繁重程度和工作时间的长短来计算和支付工资的一种分配形式。它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工资标准;二是实际工作时间。

  • 中文名 计时工资
  • 季工作日 250天÷4季=62.5天/季
  • 月工作日 250天÷12月=20.83天/月
  • 小时工资 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目录

  • 工作时间
  • 工资折算
  • 构成形式
  • 特征
  • 适用范围
  • 优缺点
  • 实施要点
  • 管理完善

工作时间


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

工作小时数的计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时

工资折算


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据此,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

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法定假日:元旦、清明节、五一、端午节、中秋节各1天,春节、国庆节各3天。

特点:直接以劳动时间计量报酬,适应性强;

考核和计量容易实行,具有适应性和及时性。

具有明显的不足,即不能直接反映劳动强度和劳动效果。

构成形式


计时工资由以下三个要素构成:

计量劳动与支付报酬的时间单位。

计量劳动量与相应报酬的技术标准。

劳动者所付出的实际有效劳动时间。

计时工资的具体形式:

小时工资制。

日工资制。

月工资制。

年薪制。指的是对企业中受聘任担任厂长、经理的企业经营者实行的一种特定形式的计时工资制。

由于计算时采用的时间单位不同,计时工资可分为三种具体形式:

(一)小时工资制

小时工资制就是按照小时工资标准和实际工作的小时数来计算工资。小时工资标准按日工资标准除以日法定工作时数求得。

(二)日工资制

日工资制就是根据劳动者的日工资标准和实际工作日数来计算工资。日工资标准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三种:

1.按照平均每月应出勤天数计算。即用全年天数减去国家法定节假日天数之差除以12个月,得出平均每月应出勤天数(25.5天),然后用职工本人月工资标准除以25.5,得出日工资标准。

2.按照平均每月日历天数计算。即用全年天数除以12个月得出平均每月日历天数(30.4天),然后用职工本人月工资标准除以30.4天,得出日工资标准。

3.按照当月应出满勤天数计算。即用职工本人月工资标准除以当月日历天数减当月法定节假日天数之差,得出日工资标准。

以上介绍的是传统概念的小时工资制和日工资制。在实践中,小时工资制和日工资制还有不同的涵义。即小时(日)工资制是指职工每小时(每日)完成规定的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生产工作任务,即按预定的小时(日)工资额支付小时(日)工资。这一工资额不是由职工月工资标准直接演变而来,而是由企业根据自行规定的小时(日)工作量的大小,并参考本企业和社会上完成同一工作量应得的收入水平确定的。以上两种涵义的小时(日)工资制,在实践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和需要选择使用。

特征


计时工资是最传统的工资形式,其特征是:劳动量以劳动的直接持续时间来计量。因时间劳动的自然尺度,故其适用性强、适用范围广,几乎所有的劳动均可实行此种工资支付方式。

适用范围


由于计时工资是直接以劳动时间计算报酬,简单易行,便于计算;同时,由于各种劳动均可以用劳动时间来计量,所以计时工资的适应性强,实行范围广泛,任何部门、任何单位和各类工种、岗位均可采用。其中,最适用于以下行业、企业、车间、工种、岗位:

1. 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较高、技术性强、操作复杂,产品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多道操作才能完成,不易单独计算个人的劳动成果的行业和工种。

2. 主要为生产第一线服务和从事辅助工作,其劳动量不便于用产品产量准确计量的工人和服务人员。

3. 劳动量不便于统计计量的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等。

4. 产品、经营项目和生产条件多变的企业。

由于计时工资按照劳动时间支付工资,因此,能够促进职工提高出勤率和提高技术业务水平,保证劳动的质量。但是,它在体现按劳分配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计时工资一般与等级工资制联系在一起,侧重以劳动时间的长短计算工资,不能准确地反映劳动强度和职工个人实际提供的劳动成果,劳动报酬与劳动量之间往往存在着不相当的矛盾。就同等级的各个劳动者来说,他们在相同的劳动时间内付出的劳动量有多有少,劳动质量也有差别,而计时工资难以体现这种劳动差别。因此,随着企业内部改革的深化和进一步搞活企业内部工资分配,需要把计时工资与其它工资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利于全面地考核职工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把职工的工资与其实际付出的劳动量紧密联系起来,以更好地体现按劳分配原则。

优缺点


优点

(1)计时工资制主要取决于劳动者本人技术业务水准或本人所在岗位(职务)相应的工资标准,而不直接取决于工作物或劳动对象的技术业务水准。

(2)计时工资制强调员工本人的技术业务水准的高低,因此,有利于员工努力学习科技文化和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业务水平和劳动熟练程度,提高劳动工作质量。

(3)内容和形式简便明确,有较大原稳定性,因此便于计算和管理。

(4)计时工资不致使员工工作情绪过度紧张,且工资收入水平取决于既定的工资标准,有较大的稳定性,因此对员工收入、生活水平、及身心健康有较大的保障性。

缺点

由于计时工资只能反映员工的技术熟练程度、劳动繁重程度和劳动时间长短的差别,不能全面反映同等级员工在同一工作时间内支付劳动量和劳动成果的差别,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平均主义。所以,企业在实行计时工资时,普遍实行奖励制度,以弥补计时工资制的不足。

实施要点


1、制定明确合理的技术、业务标准和相应的工资标准。

2、建立严格的技术、业务考核制度和晋升(级)制度。

3、要有科学合理的劳动定额和岗位(职务)责任制,对员工在一定时间应完成的工作规定数量和质量上的要求。

4、计时工资制应与奖金制度配套实施,以奖金作为一种补充的分配形式。

管理完善


为了正确、有效地实行计时工资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必须加强管理,并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计时工资制。

1.必须严格地按照编制定员和业务技术标准,为实行计时工资制的每个职工确定岗位、职务或者评定技术(业务)等级,建立健全考勤制度,对职工的实际工作时间进行严格的监督与统计,同时,还应对职工的技术(业务)水平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在支付计时工资时做到奖优罚劣、奖勤罚懒,以更好地体现按劳分配原则。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职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在正常工作时间内,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努力完成任务。

2.进一步改进计时工资制,把计时工资制与一定数量的定额任务紧密结合起来。具体办法是,对工人规定劳动定额,对干部规定岗位责任制与工作量任务。凡完成任务者,可以按计时工资标准支付工资,对未完成任务者,按一比例减发计时工资。

3.将计时工资制与其它工资形式以及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紧密结合起来。在实际工作中,比较普遍的办法是在实行计时工资制的同时,辅之以必要的奖励制度,对提供超额劳动的职工给以必要的补偿和鼓励;另一种办法是把计时工资制与浮动工资制或定额工资制结合起来,根据职工实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浮动发放计时工资。此外,计时工资还应同建立健全以承包为主的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结合起来,使职工的计时工资不仅取决于本人在一定工作时间内创造的劳动成果,还取决于企业的经营成果。职工付出同样的劳动,企业盈利,其计时工资额就可以高一些;企业亏损,其计时工资额就要降低一些。这样,就可以更好地体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分配原则,有利于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