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办公,是一时兴起还是大势所趋?

未来工作研究院
2022-06-01

导读

本文基于疫情后远程办公是否会持续的思考,从社会层面的诱因、企业降本增效的需求以及数字化转型的趋势,指出了远程办公发展的多重机遇,并提出未来工作形态将更加弹性灵活。

2022年2月14日,携程宣布实行“3+2”混合办公,4月29日,Airbnb宣布员工可永久远程办公。自2020年以来,远程办公频繁成为热议话题。

受疫情影响,很多企业开始转为线上远程办公来维持公司正常运转。

  • 2021年6月,中国在线办公用户规模达3.81亿人,占网民整体的37.7%。

  • 2020年6月份,美国已有3000万人在家远程办公,占美国工作人口的16%-19%。

远程办公的再度兴起让企业和职场白领感受到了工作新体验,那么在疫情平息后,远程办公模式还会继续吗?

远程办公是大势所趋还是疫情防控下的短暂兴盛?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与探讨。


诱发远程办公的源头问题仍在加剧


远程办公的概念最早可追溯到1973年,由Jack Niles 在美国燃料成本不断上涨以及交通大拥堵的背景下提出,用以应对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社会问题。

现代城市的通勤问题与空间成本问题是引发远程办公的根本原因,而这个本质问题目前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且城市化发展所带来的不可逆的交通拥堵与环境污染问题仍在加剧。

据统计预测,到2050年,每个家庭将至少拥有一辆车,地球上100亿人口的车辆拥有量将达到30亿。若每个人都将私家车作为通勤工具,那么交通压力必将持续上涨,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与我国“碳中和”的目标背道而驰。

远程办公是缓解交通拥堵与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远程办公通过减少员工的通勤次数,既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又通过节能减排推动我国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是低碳环保的大势所趋。


远程办公是帮助企业降低成本的有效举措


由于经济下行和竞争加剧导致企业的经营负担加重,一些企业开始裁员自救。

  • 根据澎湃新闻报道,快手从2021年底开始大范围裁员,覆盖电商、算法、国际化、商业化、游戏、A站等多个业务部门,个别团队裁员比例达到30%。

  • 根据36氪报道,百度在2022年1月开始第二轮裁员,百度AIG(ACG、TPG、INF)、MEG等多条业务线正在进行人员精简。

企业裁员的根本目的是降低运营成本,在此背景下,远程办公可以成为帮助企业度过难关的重要举措。

根据未来工作研究院《2022远程工作市场发展研究报告》,在一项针对企业远程办公的调查中,88%的组织表示他们在过去三到四个月内通过远程办公实现了房地产成本节省,92% 的组织预计在未来两到三年内可以节省成本。


此外,在推行远程办公的过程中,还有一些企业开始尝试雇佣自由职业者并体验到了诸多好处,比如可以有效解决业务波动期⼈员的配置问题并且帮助企业降本增效。

总的来说,远程办公能通过节约线下花销和雇佣成本,帮助企业在经济下行和竞争激烈的当下找到更灵活的生存方式。

虽然长期以来远程办公只是作为日常办公的辅助手段,但受疫情影响,远程办公模式将会越来越普及。远程办公的“春天”已经开启,随着未来5G网络、物联网等大规模铺开后,远程办公将迎来全新局面。


远程办公发挥优势,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实现了数据与信息的跨时间、跨地域生产与传送,因此,那些以数据、信息为主的工作只要通过互联网就可以远程展开。IBM、微软、谷歌等互联网企业正是远程办公的第一批先行者,而且,数字化程度越高的企业越适应远程办公。

目前,全球已有 67% 的企业将数字化转型作为企业的核心战略。随着企业数字化运营与操作进一步深化,远程办公模式必将渗透到各个行业和领域。

同时,远程办公也是国内外互联网公司追逐“元宇宙”概念的必然趋势。

“元宇宙”是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又独立于现实世界的虚拟空间,是映射现实世界的在线虚拟世界,是越来越真实的数字虚拟世界。“元宇宙”为人类社会实现最终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的路径,有可能为人类带来新时代。

未来工作研究院认为,在元宇宙的推动下,未来工作将会发生改变。

根据元宇宙的设想,企业可以:

  • 在元宇宙中打造专属的虚拟空间;

  • 员工通过移动可穿戴设备即可随时随地登录虚拟办公空间,实现虚拟在场;

  • 员工既可以远程办公,又能获得集体办公的沉浸办公环境,极大提高了办公效率。


未来远程办公的机遇高于挑战


尽管疫情已经证明了远程办公的价值和可行性,但远程办公的确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早在在疫情之前,远程办公的人就知道从办公室环境过渡多具有挑战性。

首先,对员工来说,有很多人担心远程办公会模糊工作与生活的边界。同时,缺乏面对面的互动和工作透明度的缺失也会使团队建设更具挑战性,并可能给团队协作带来压力。

其次,对企业来说,远程办公要面对员工管理难度大以及缺乏归属感等问题。由于办公地点不一致,企业管理者无法有效地了解到员工工作情况和工作效率,无法对远程工作者做出较为公平、全面的绩效考核。同时,沟通的限制可能或多或少地使信息传输效果下降,导致信息发布者与信息接收者之间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无法统一。

这些挑战是远程办公发展道路上的必然,而各行各业也在积极推动这些问题的解决,例如,在工具上进一步优化各类在线协同软件;在理念上推进远程办公管理体系和企业文化建构等。

从整体发展态势来看,远程办公的优势要重于挑战,原因有三:

首先,通过远程办公,企业获得了节约成本、扩大人才库、提高生产力、获得健康幸福的员工等优势,员工也能获得更加灵活自由的工作,提高自己的幸福感。

其次,远程办公的灵活和开放是企业创新的基石。随着社会和技术的发展,工作模式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僵化陈旧的的组织理念与结构就是阻碍创新的绊脚石,只有敢于创新和变革的企业才能在时代的发展得长久,不被时代抛弃。而远程办公正是当前创新工作模式与工作理念的第一步,通过远程办公企业可以看到更多可能。

同时,国家对于远程办公也持支持态度。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明确提出,当前各企业应该鼓励发展便捷在线办公,支持推广远程办公应用,开发安全可靠的远程协同办公工具。



弹性工作制或将成为远程办公的最终形态


远程办公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工作地点的灵活。我们认为,随着市场环境的剧变,灵活的组织形态、工作时间、工作地点都将成为未来企业追求的目标,而“弹性工作制”或将成为远程办公的最终形态。

打破传统朝九晚五、五天工作日结构的工作形式都可称为弹性工作制,它不仅是工作时间上的弹性,也可拓展为劳动力的弹性、企业结构的弹性等,弹性工作制能使企业更加灵活和开放。

当前已有很多企业开始探索弹性工作制。

  • Capability Jane的行政总监吉尔·斯图尔特曾提出,在未来工作中,弹性工作制会成为再正常不过的方式。

  • 谷歌Alphabet Inc.首席执行官桑达尔·皮查伊也对弹性工作制持积极态度,“灵活的工作模式将带来更高的生产力、协作和幸福感。”

与欧美等国家相比,我国远程办公目前渗透率相对较低,对工作模式的变革刚刚兴起。目前最受关注的就是携程推出的“3+2”混合工作模式,作为国内第一个尝试线下办公与远程办公混合工作模式的大厂,消息一经发布便引起了全网热议,很多网友表达了对这种工作模式的向往。

携程所进行的混合工作模式开启了国内企业弹性工作制的先河,其成果值得期待。

随着AR/VR、5G、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未来的组织边界将会更加模糊、更加开放,灵活的办公模式对于企业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或许远程办公的发展才刚刚开始。


本文由未来工作研究院首发,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关注「未来工作研究院」公众号
加入未来工作研究